你好2023 | 十位投资人眼中的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其他国际市场, China&Chinese 作者: 彭丽娜 2023-01-20 22:09

很多年后,当我们这代人都老了、退了,坐在人工智能管家推着的轮椅上,看着全息投影的碧海落日,喝着能够“延缓衰老”的“生化”咖啡。回忆这一生,大概会觉得2022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年份。这一年,俄乌冲突从“闪电战”变“持久战”,欧洲咬咬牙,寒风中发抖;中国的GDP增长率和新增人口达到了非常“发达国家”的水平,每五名青年中,有一名失业;中概股挨了“恶婆婆”一记闷棍,A股和港股暗自垂泪。

EqualOcean新年快乐

当然,也有很多鼓舞人心的大事。AlphaFold开源了「蛋白质结构」数据库,ChatGPT3把全球人民聊开心了;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新势力”发布会开到德国;拼多多去美国“砍一刀”了,阿里云用橙色点亮沙特;真的放开了,大多数人阳了,有的人好了,但“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概率不会再占领主流话语体系了……

这一年,我们看到很多庞然大物倒下,也见证了一波波后浪潮起。这一年,中国的企业家和打工人们难能可贵地体会了一把“慢下来、静下来”的岁月,我们知道一切终将回到正轨,但也有什么东西在这一起一伏之间悄然变化着。

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才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平平安安过了除夕,才能真的“辞旧岁,迎新年”。为了给这一年划上一个心安理得的句号,EqualOcean与十位投资人展开对话,通过他们关注的科技、医疗、智能制造、企业服务、消费、跨境等领域,回顾2022年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得与失,展望2023年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在我们看来是“新型全球化”的元年。变动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孕育着新的秩序,中国大企业立身于全球价值链,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天然地拥抱全球化。千年前,山川湖海便无法阻隔商业的流动;到如今,人类命运更是一体同心。连接与分享,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

以下内容系出投资人,经EqualOcean整理所得,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胡磊:2023年中国软件企业将在全球市场“大展身手”

「蓝湖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专注于企业软件及服务和智能制造及前沿科技的投资,主导投资的企业有Momenta、怡合达(301029. SZ)、美菜、Moka、甄云科技、汇联易等。」

此前已在出海方向上有一些开拓和储备的公司,2022年的发展相对顺利。在SaaS领域,我们portfolio里一些被投企业抓住日本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凭借比美国更有竞争力的SaaS产品,在疫情期间加速拓展了日本市场。在制造领域,基于前几年的积累,电动车传感器、中高端电动工具等企业的出海业务在2022年也收获了喜人的涨势,有的甚至实现了70%到100%的增长。

因疫情反复等因素,原计划2022年出海的企业,实际的开拓进展不及预期。但在国内逐步解封、放开后,这些企业出国考察市场,也带回了乐观的反馈,他们都准备2023年在全球市场“大展身手”,特别是软件企业。中国(企业服务)软件出海基础薄弱,但只要业务过硬、能找准合适的突破口,就有很大机会实现快速增长。核心还是看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能否逐步接近所谓“主流客群”,获得好定价。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依然显著,这并不只是说我们的开发成本有竞争力,更体现在国内市场的体量大,需求复杂多样,竞争激烈。这种土壤上长出且存活下来的软件产品,经过用户界面、合规等方面的本地化,就有很大机会以四到五倍的定价打入海外市场。同时,中国软件企业的响应速度远高于美国同行。针对同样的客户需求,中国企业需要一两个月进行开发迭代,美国企业可能需要六个月以上,两方给客户带来的体验感差异明显。

2023年A股和港股大概率会有所回温,不论是投资者的情绪还是IPO的数量。这种回温也会传导到一级市场,带动股权投资的恢复。近几个月海内外高层频繁互访,国家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肯定也要高于2022,我们据此认为2023年会有相关政策出台,鼓励各国民间加强经贸往来。

至于2023年美国经济会否出现“硬着陆”继而影响到市场需求和出海企业的订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就年底以来的情况看,我们portfolio中企业的销售管线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尤其是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大概率会延续景气,并带动上下游企业持续增长。

李丰:调整预期,恢复信心,迈向经济正循环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专注于科技和消费领域的投资,曾负责投资和管理的项目包括三顿半、清陶能源、宜信、流利说、360金融、Bilibili、三只松鼠、Unity、Coinbase、百融云创等。

2022年是投资行业比较冷的一年。整体环境遇冷影响了创业氛围,创业者特别是回国创业的群体也减少。不过,我一直主张,越是在市场冷的时候,反而是抓紧决策和投资的难得机会。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和2021、2020年相比,2022年我们的投资金额没有下降。考虑到这种持平是在鼓励大家尽量想办法多投的情况下实现的,可见今年做早期投资还是挺不容易。

过去一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内忧或者外患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疫情冲击、需求转弱、供应端扰动等引发的预期和信心问题。类似的信心不足或者说阶段性迷茫,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但在政策的引导下,我们走出来了。

2022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也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大家困惑的时候“亮明态度”、“调整预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家人们能久违地聚在一起,有利于负面情绪的释放和修复。今年的春节早,复工后一季度还有整个2月和3月来进入工作状态。3月两会召开。如果我们参考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2023年应该会有更多的经济政策出台。这可能会产生一个正循环:大家的情绪首先在久违的家庭团聚中得到修复,伤痕得以抚平,带着信心较早地进入工作状态,紧接着两会出台新的经济政策,在这个基础上步入第二季度。

如果这种正循环能顺利运转起来,在2022年二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2023年二季度可能会出现较高增长。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结果,因为它会进一步强化经济提振的信心,很有可能这一信心会延续到下半年。

李剑威:2023年对于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会是一个强调恢复和增长的年份

「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关注科技服务方向,尤其是先进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他主导过的投资案例包括九号公司(SH: 689009)、老虎证券(NASDAQ: TIGR)、华米科技(NYSE: ZEPP)、亿航(NASDAQ: EH)、罗辑思维/得到app、云洲智能、云天励飞、小叶子音乐科技、深蓝航天、凌空天行、铖联科技、数云、长亭科技等。」

2022年由于地域政治以及疫情的影响,资本市场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周期的低点,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受到巨大的压力。而年底的疫情政策调整以及外部环境的边际改善,二级市场随之迅速反弹,这种趋势估计经过两三个季度传递到一级市场。随着经济发展重新成为工作重心,各类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出台,2023年对于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会是一个强调恢复和增长的年份。

就真成一直关注的先进制造,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几个大方向来看,展望2023,我们是相对乐观的。

第一,政策上有较强的驱动力:从过去几年一致的推进先进制造,解决卡脖子问题,到最近的鼓励机器人行业政策,以及把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中央文件,都为这些领域的创业公司营造了相对良好的监管环境;

第二,竞争环境的优化:由于通过过去两年的调整,竞争力较弱的公司逐步退出市场,剩下的产品运营扎实、注重单位经济模型的公司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三,优秀公司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比如真成深度参与的铖联科技,通过把齿科的金属3D打印机从售卖模式转向联网的运营模式,大幅提升了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单位经济模型,而且启动了全球业务的拓展;又比如小叶子音乐科技,通过AI产品的创新,显著提升了用户学钢琴、练钢琴的体验,成为市场领导者。

梁颕宇:中国的医疗健康技术正在从模仿迈向真正的创新驱动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负责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代表项目包括甘李药业、再鼎医药、康希诺生物、诺辉健康、启明医疗等。」

2022年,受到资本市场整体下行,集采和PD -1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及融资出现降温,企业估值加速去泡沫化,市场开始自我梳理、重新审视。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 PE/VC,尤其是硬科技驱动下的创投行业,一定会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并且向早期阶段延伸。

在医疗健康领域,越来越多的本土创新企业研发能力已经接近全球领先的水平,中国医药创新渐成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一股新力量、新动能。我们注意到一些新的趋势,中国创新药近年来海外临床和授权交易增长迅速,近期我们有4家投资企业都拿到类似的Term sheet或者是Partnership agreement。包括我们几年前投资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发现公司Insilico(英矽智能),最近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药物研发合作,赛诺菲将支付英矽智能总额不超过215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靶点提名费用,总潜在价值最高可达12亿美元。这一金额创造了中国人工智能制药的最高合作协议金额纪录,也是全球市场中最大的一笔交易,意味着中国AI药物开发公司正在崛起并与全球趋势并驾齐驱。

一系列源自中国、全球领先、甚至是全球首创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在新药研发、医疗诊断、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诞生。中国日渐完整的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领先科研人才的回归、基础研究的推进、丰富的临床研究积累、更低的临床试验成本、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以及临床前和临床CRO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将支撑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说中国的医疗健康技术正在从模仿,迈向真正的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转型,是中国经济在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医疗健康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中国企业的CEO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实CEO们更应不断地强化企业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内生动能。同时也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构建全球化的思维,通过全球化布局,做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企业。

刘方未:全球化终会盘旋向上,新出海企业需要更准确的战略选择和定位

「复星锐正资本合伙人、复星全球合伙人,主要侧重于消费品及服务、零售、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主导的项目包括:寺库(NASDAQ: Seco) 、掌门教育(NASDAQ: ZME)、汤臣倍健(SZ:300146)、大众点评(HK:03690)、婚礼纪、大希地、Urbanic、Teambition、IntraMirror识季等。」

在新出海赛道,我们围绕商品全球化、企业服务“消费化”布局投资生态,依托复星在全球的产业资源和运营经验,重点支持优秀的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有跨国本土化组织建设能力的团队拓展国别。

对于做全球化运营的企业,特别需要具备三项能力。第一是全球化的视野,叠加在海外有本地化能力的团队。第二是能构建跨国的组织架构,我们发现无论海外企业走进来还是国内企业走出去,这项都很难。很多公司业务发展很好,但在跨国管理上遇到障碍,高管团队如果参与过国际化组织或500-1000人规模的大型组织建设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是对于商业模型的选择和思考,需要立足于不同国家的三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从底层深究自身商业模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否真正落地,而不仅是做简单复制。结合我们在过去5到7年的实践来看,这三项考量标准没有大的变化,具备这三项能力的企业普遍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全球化”在过去一年的境遇,可以用两句诗来概括,“云涛雪浪蹙天浮,隐隐征帆去未休“。 改革进入深水区,国际局势变幻,后疫情时期、海外主要电商和支付平台的政策变动等,都对 “新出海”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准确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到哪里去,与谁合作,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价值——才能够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2023年,“全球化”虽然短期会有震荡,但是终会盘旋向上。因为,全球的发展路径,是大家水平分工和基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一体化下形成的。所以,更高维度的全球化是,从投入产出、资源配置、规模效益、约束和引导下,由市场规则推动形成的,而非其他,方向上也一定不可逆。

刘毅然:2023年出海投资将继续火热,中国的先进技术、服务和产品全球开花

「元璟资本合伙人,关注前沿科技、企业服务、跨境出海等领域;加入元璟后主导投资项目包括理想汽车、ADVANCE.AI、直客通、思必驰、尘锋科技、鯤游科技等,此前投资项目包括小米、美团点评、滴滴、亚信、晨星半导体等」

2022年元璟参与也见证着中国力量在全球市场的蓬勃生长,在Fin-Tech方面,较高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和较低的服务提供水平,给金融创新带来巨大机会,我们投资的ADVANCE.AI和Stori都已经成为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独角兽公司;在物流方面,中国先进的物流系统能力和物流经验向全世界输出,我们在非洲投资的速达非实现了中非跨境物流和非洲本地物流业务的迅速落地和增长;在智能产品方面,中国的工程师团队和成熟的供应链相结合,使得国产智能产品迎来巨大的增长机遇,这方面我们投资的涂鸦智能、积加科技、HHO、曜曜科技等在IoT和智能电器领域都进行了大踏步的探索,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持续进步。

以全球的视野来看待创新,我们认为2023年的出海投资将继续火热,有三个明显的趋势已经出现:

1)在消费和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中国时光机继续向着新兴市场延伸。来自中国的先进服务模式和技术积累将驱动更多本地创新,不管是消费服务、金融服务还是物流服务仍有较大空间,已有的独角兽也将继续攻城略地;

2)在云计算领域,以Shopify和Snowflake 为代表的美国公司所展现的“新一代架构”,叠加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产业需求,云原生、云中立等变革也将在更广阔的市场生根发芽;

3)在科技驱动的智能产品领域,中国则成为新的发动机。在成熟供应链和丰富工程师资源的助推下,由中国技术所驱动智能产品同时向美国和新兴市场两端输出,不管是电动车、家电还是种类丰富的IoT设备,来自中国的Smart-Tech产品将在全球更多市场落地开花。

陶洋峰:跨境电商企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平台的崛起给市场带来新变化

「零一创投投资副总裁,专注跨境领域早期投资,主导和参与投资了XTransfer、Xendit、Hibobi 、Mangatoon、辰海集团、印闪科技、TYMO、及时语、CartX、邦邦机器人等项目。」

2022年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公司关注到出海/全球化方向:除了原来的跨境电商和制造业出口等领域,包括企业服务软件、机器人、新消费在内的更多赛道把目光投向全球市场。过去比较火热的跨境电商领域进入迭代升级期,企业重点围绕新区域和新渠道拓展、产品精品化等方向在进行探索。不过由于海外流量成本上升等因素,很多企业2022年的发展并不及预想。这两年跨境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以及户外运动相关行业。整体来说,跨境出海公司在“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上不断升级。

展望2023年,欧美地区的电商大盘,如亚马逊平台可能依然会保持10%左右的缓慢增长,整体行业增速会回归到疫情高增速后的冷静期。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一个相对存量竞争的市场,这时候比拼的焦点将落在产品力和多渠道能力,需要更好地定位产品,不能单纯依赖于过去的价格优势。同时,拼多多TEMU的入局,及TikTok Shop的发展,也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在机器人等领域,2023年中国公司在海外可能迎来更快的发展,海外市场在劳动力替代或效率提升等方面需求更加强烈,且中国公司在这一波技术创新浪潮上不落人后。

另外,企业可能会越来越注重团队的全球化,不像过去,可能做了很多年跨境业务,依然没什么本土团队和本土客户,甚至员工都没出去过。

整体来说,出海/全球化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零一创投看好“中国优势供应链”外溢形成的结构性机会,从2016年开始,积极布局跨境出海赛道,地域覆盖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投资了跨境支付领域的独角兽XTransfer和Xendit。

对于未来,我们长期看好中国供应链从成本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大趋势下,产品全球化的机会;也长期看好中国先进运营理念及人才向海外输出的大趋势下, 各领域创新商业模式的机会。

王澍敏: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确定的趋势,增加市场布局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多一条腿走路”

「亦联创投管理合伙人,专注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跨境出海等领域,投资的企业包括YY、探探、虎牙直播、BIGO、迷你世界、快看漫画、Shopline 、WOOK、Hibobi、瓦特曼等。」

2022年,我们依然在关注ToC方向的内容出海、ToB方向的软件出海、供应链出海及相关配套设施出海。市场上看到的项目数有一些减少,但是大浪淘沙之后,好的投资标的其实还是不少。

以海外为主要市场的企业今年受汇率、通胀等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还是有不小影响,但对于长期深耕市场的企业来说,今年外部竞争环境相对没那么激烈,他们反而发展得很好。在另一个方向上,我们看到很多此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也在把目光投向海外和全球。

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一方面还是要遵循生意本质,做国内市场的企业要考量商业模式是否成立,这在走向海外各市场时也是一样的。企业需要关注自身商业模式在不同市场上能够成立的共性部分,把这部分复制、放大、形成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做到‘因地制宜’,企业进入每一个市场前都要对当地形成深入的了解,同时要配备具有业务落地能力的团队。

以我们聚焦的‘内容出海’领域为例,有一些内容可能是全球通行的(比如迪士尼的一些动画),但总体来说还是本地内容占比更高,内容的产生和管理以及运营方式可以借鉴国内的经验,但本土内容,企业一定要抓住特定市场独特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偏好,重要程度更高。

地缘政治是否会引发短期内的‘逆全球化’,这是一方面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中,一、二级市场都出现波动,企业的融资环境相比前两年是有挑战性的,这就回到前面说的,需要更关注现金流,既要利用好资本市场,又不能完全以融资为驱动。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确定的趋势,增加市场布局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多一条腿走路’,分担风险。

熊伟铭:在大科创环境下,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应当回归本质、踏实工作

「熊伟铭是华创资本合伙人,主导技术领域的投资,投资了深鉴科技(赛灵思NASDAQ: XLNX收购)、Nreal、文远知行、蓝箭航天、华科精准、新格元、福贝生物、璧辰医药、应世生物等项目。」

2022年底,中国医药行业在国际化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上市公司科伦药业的子公司科伦博泰将7种在研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除中国以外的全球独占权益授予默沙东。Out-license一直是中国药企的梦想,科伦不仅实现了,交易金额还达到史无前例的超90亿美元之巨。从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创新药从行业角度渐成投资主题。经过七年时间,中国创新药终获国际医药巨头认可,并达成重量级商业合作,这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全球化划上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年终收尾。

创新药是我们长期关注和看好的领域,上一波大分子的机会已经过去了,第二个周期拉开序幕。尽管2022年医药板块市值下挫,但行业不乏研发方面的重要进展,比如Madrigal的Resmetirom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Ⅲ期试验结果积极,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本市场有时会“情绪化”,长期来看,市场还是会给出公正的估值。

2022年国内半导体、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经历了几轮估值调整。就半导体而言,美国的步步紧逼倒逼了中国半导体制造环节的自主化,虽然国内的先进制程和精密设备还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探索,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半导体制造生态迈向成熟前景可期。大家需要多一些耐心,把视角拉长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在大科创的环境下,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应当回归初心,回归本质,不盲目追求溢价和风口,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回顾2022年的资本市场,北交所和科创板都在政策引导下做出了一些方向上的调整,对具有科技属性的公司释放了利好。部分行业陆续迎来整合洗牌,比如“造车新势力”们之间的角逐。虽然市场比较萧条,资本的“水位”下降了,但水还是够的,创业企业这些“鱼儿们”也仍很活跃。2022年底以来,对于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的放松,以及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柔和转向,都给国内的科技创业者和科技投资人带来了一些信心的恢复。

展望未来,我们看好民营航天、基因编辑、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医药和器械、半导体先进设计等主题。把视角再拉长,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进展。

韦海军:出海全球成为初创企业发展的一条稳健路径,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观资本创始人,专注移动互联网出海投资,涵盖出海产品、出海游戏、跨境电商、跨境企业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过往投资项目包括好食期、新农哥、驱动人生、万能钥匙、musical.ly、Newsbreak、海彼网络、战吼科技、唐牛、店匠、星商、摩普、卧兔、Menusifu、Hiretual等。」

1、出海全球成为初创企业发展的一条稳健路径,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中国企业外,全球其他国家的初创企业2023年也开启了生而全球化的大趋势,这也是2023年区别之前年份很特殊的一个状态。这个现象一方面加剧了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竞争激烈度,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全球客户!从产业观察与投资的角度,不同国家的初创企业在各自赛道,都开始涌现了很多精彩案例与投资标的。

2、疫情3年,加快了全球线下商业体的数字化改造,这一趋势正在从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蔓延开来。以移动支付为例,美国各大平台公司加速对线下商业体的覆盖和改造,并在全球复制。这一趋势带给中国背景的出海企业巨大的机会。我们国内市场的商业数字化进程由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完成的很早,在模式与经验积累上有优势。巨大的全球市场,给中国出海初创企业提供了成长发展的空间,让我们有机会与海外巨头同台竞技。

3、出海的三大赛道,2023年迎来发展契机,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赛道一:以出品游戏、网文和短剧为代表的企业所在的文娱赛道存在着“中国创意,出海全球”的机遇和使命;赛道二:跨境电商赛道,在扎根全球供应链的基础上,出海产品和服务有望成长为真正有影响力的的全球品牌;赛道三:提供跨境SaaS服务的企业通过推出先进方法论和认知的产品与工具,有望成长为独角兽巨无霸企业。